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虫害控制

病虫害控制范文精选

病虫害控制

病虫害控制范文第1篇

1.1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树木的成长环境与气候条件有重要的联系,而虫害的发生与全球变暖有直接的关系。近些年来,我国的天气状况出现异常的频率较高,为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生存环境。在冬季气温偏高的背景下,害虫的越冬能力有所提高,由此在春季寒潮的影响下,树木的生长能力变弱,为病虫害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1.2缺乏完善的预防机制由于我国林业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没有建立完善的病虫害防御体系,防御措施不到位,所以在发生病虫害时,容易造成大范围的传染。有些林区没有认识到病虫害出于防御的严重性,而将重点放在了后期治理上,不仅浪费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并且效果不明显,影响到树木成长的质量。

1.3森林防护工作体系不完善我国在林业系统的管理制度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各个部门之间没有进行有效的协调沟通,缺乏统一性。在造林的过程中,没有认识到病虫害防御的重要性,所以在造林规划中没有将病虫害防御纳入其中,导致后期发生病虫害时,因为应急措施不到位而无法有效的遏制。在应对病虫害时,缺乏科学的防御策略,大量使用农药进行喷洒,这种方法杀伤力大,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并且杀害了大量的虫害天敌,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1.4监测手段及防治方法落后由于受到资金和地域的限制,在我国的很多林区对病虫害的监测手段和防治方法上还比较落后,没有使用先进的监测手段。很多地方还沿用传统的人工监测的方式,但是对于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则无法进行监测,以至于发生病虫害后传播速度快,无法有效进行防御。因为防治方法落后,所以在防灾和减灾方面的能力较弱,不利于林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对森林病虫害的控制措施

2.1主动进行森林病虫害的预防改变森防理念,从被动减灾向主动控灾转变,改变以往有虫除虫、有病治病的灾后救灾,向培育健康森林,增强森林抵御能力,预防为主转变。在投入上,从以谁经营,谁防治为主,向以谁受益.谁防治为主转变。在防治机制上,要由林业部门从管理、监督、防治一把抓,逐步向政府部门抓管理,多种经济成分、多主体搞防治转变。按照林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改变森防常规发展模式,加快法规体系、预测预报体系、防治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增强支撑保障能力,提高行业发展速度。

2.2将预防工作贯穿森林经营工作的整个过程我国森林病虫害防治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重治不重防。事实上,在森林培育过程中,如何在营林的各个环节如选种、育苗、选地、造林、经营、抚育及采伐中,注意保障树木的健康生长,减少病虫来源,协调各生物间关系,提高树木抗性,是实现森林病虫害由被动防治变为主动防治的根本途径。遵循森林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森林病虫害防治今后应贯穿于整个森林经营工作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生态学为基础,以营林技术为主要手段的森林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2.3加快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监测体系的建设应进一步完善部级中心测报点和省级中心测报点建设,推动全省测报网络建设的全面开展,逐步形成以部级中心测报为龙头,省级测报点为骨干,各监测点为基础的,常年监测与定期普查相结合、地面监测与空中监测相结合的测报体系,准确、快捷地把握病虫发生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除治,防患于未然。要创新监测手段与方法,应用3S(RS、GPS、GIS)等高新技术进行森林虫害动态监测实现监测数据处理现代化、信息传输网络化,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率。

2.4加快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应大力提倡生物防治。在未来的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技术及规模都应该有大的突破,并应推广普及,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昆虫生长调节剂,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天敌的伤害,实现森林病虫的可持续控制。不断研发新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并能够在生产中推广使用,并从多树种合理配置入手提高区域内生物的多样性。对现有单一纯林向混交林转化,为其演替过程创建可启动状态,使其伴随演替过程逐步最大程度地实现自我调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营造抗逆补偿功能和自我调控病虫害功能。

2.5加大科研力度针对当前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加大对科研开发和利用的力度,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速度,使其得以大范围的推广使用,使无公害防治的比例不断增大,从而取替过去传统的防治方法。

3结束语

病虫害控制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园林植物病虫害;光肩星天牛;综合治理

赤峰市区的园林绿化工作已经进行了40多年,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也有10多年的历史,期间积累了很多病虫害防治经验。如掌握了一些病虫的生活史,做到对症药等,病虫防治工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必须看到,目前采用的多是单纯的化学防治方法,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园林事业发展的需要,针对这种现状谈谈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

一、光肩星天牛在赤峰市的发生和防治情况

1.1光肩星天牛的发生情况

1983年在赤峰市长青公园的糖槭树上首次发现有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glabripennisMatsch,以下简称天牛),但是由于当时缺乏植保人员,人们对天牛的习性也不了解,只是采取了伐除受害木的措施,没有及时处理砍伐下来的受害木,结果人为地扩大了天牛的危害。1985年,天牛由糖槭扩展到箭杆杨、加杨、白杆杨及青柳等树种上。1986~1987年以杨柳为主要行道树的哈达街、三中街、二中街、一中街、东旱河等地段的树木先后出现枯枝以及少部分树木枯死现象,使赤峰市城区多年绿化成果遭到严重损失。这一严重后果引起了领导及园林工作者的极大关注。

1.2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情况

1987~1988年由赤峰市、红山区有关部门拨专款进行防治,伐除枯死木,对出现枯枝枯梢的受害木进行重度截干,成虫羽化期喷敌敌畏、D-M合剂,对部分树木采取插毒签以及对市民进行宣传、组织人工捕捉天牛等一系列措施,到1989年天牛虫口数量大幅度下降。1990年调查表明,天牛的虫口数量有了回升趋势,虽然采取了补救措施,但还是逐年回升。1996年再次大发生,对整个城区的树木都构成了威胁,城区树木再次遭到损害。最后除了喷洒药物等措施之外,还动员所有单位和社区同时行动,及时处理病虫木,集中焚烧处理受害木,防与治相结合,打赢了这场天牛歼灭战,但这是以伐除大量的树木为代价的。

二、光肩星天牛防治上存在的问题

前几年采用的对天牛的防治方法没能达到长期控制天牛危害的预期效果,形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园林植物的一些特点以及所处的生态环境限制了病虫防治方法的应用。

2.1园林植物归属权的多样化客观上使防治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出现漏洞

病虫害大面积发生时,园林处管辖范围的园林植物容易及时治理,而其他单位管辖的园林植物以及居民庭院的植物发生病虫害很难及时进行防治,使这些地方的受害植物成为病虫害的发源地。

2.2园林植物体量的多样化给防治措施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

园林植物体量差异很大,有几十米高的大树,有几寸高的草皮,因此对药械的种类和质量要求很高。比如对于行道树的病虫害防治,要求喷药高度必须超过树冠的高度,很多药械难以达到要求;又如天牛的插毒签防治,往虫口里注药等方法,由于树体高,虫口多集中在顶部(天牛多危害二年生枝条),人上下困难,受害木多,人力、物力、财力不能满足需要,从而影响防治效果。

2.3农药对城市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园林病虫害防治上适用的农药种类受到限制

园林植物所处的环境大多数是人口集中的城市,用药不当不仅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且还会威胁人们的健康。因此,许多农林业上使用效果好、毒性强的农药,在防治园林植物病虫害上却不宜使用。

2.4农药对园林植物的药害也限制了其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上的应用

城市园林绿地或绿带往往是多种植物构成的,农药使用不当也会对某些植物产生药害,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如馒头柳、榆叶梅对敌敌畏敏感,易造成黄叶、落花、焦叶。因此,在不了解一些新型农药对何种植物能产生药害时,不宜大面积使用。

2.5人们对园林植物的审美要求也限制了一些防治方法的应用

比如防治天牛砍伐病枝、截干等方法可以大幅度降低虫口数量,但同时也破坏了树形,造成高矮不一,失去了整体美和协调性,而且重度截干还容易造成树木死亡。

三、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

通过对光肩星天牛的防治效果分析,可以看到目前常用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方法还存在不足,急需找到有效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途径。园林植物病虫害的综合治理就是通过协调而有计划地运用各种策略,将有害生物的种群控制在允许的范围之内,这些措施应该是经济有效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可以接受的。超级秘书网

要达到上述要求,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通过行政手段对苗木实行统一管理,加强园林植物的检疫工作,以防止本地病虫害对外地扩散和新的病虫害侵入本地。二是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和防治监测队伍,完善药械的配备工作。储备不同种类的高效低毒的农药,以便在发生突发性病虫害时能统一行动,及时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在防治病虫害过程中,不同种类的农药交替使用可以避免病虫对农药产生抗性。三是加强园林植物的管理,改粗放型经营为集约型经营,增强生长势,提高园林植物的自身抗性。比如老树复壮,增强其抗性,对移植苗木适度修剪保持树势平衡,结合修剪病虫枝条,适时进行肥水管理,中耕除草,以及育苗时土壤消毒,保证植物健康生长的环境。四是结合整体规划进行防治。一般一种病虫害的发生都有较固定的侵染对象,即寄主谱。寄主谱之间的受害程度存在差异,如果栽植树木时根据规划栽植不同的树种,可以避免病虫害的大面积发生。此外,针对本地区多发的病虫害种类,绿化时选用抗性强的树种。五是加强宣传工作,提高人们对园林植物保护和美化环境的认识,使人们关心爱护植物,使园林植物不再受到人为损害。六是随着科学的发展,无毒无污染的生物性农药的不断出现与更新,为园林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人工合成昆虫内外激素的种类不断增多以及遗传不育技术的发展也为园林病虫害的防治开辟了新的途径。此外,随着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提高与环境的不断改善,以鸟治虫、以虫治虫等一些生物防治方法在园林病虫害综合防治中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病虫害控制范文第3篇

关键词:大棚蔬菜;丰产策略;病虫害防治

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蔬菜作为基本需求之一,其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手段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而库车市位于我国新疆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南部紧靠塔克拉玛干沙漠,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热量丰富,但是气候相对干旱,年平均降水量较少,并且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但是得益于境内库车河、渭干河以及塔里木河的流通,库车市年径流量能够达到3.31亿m3,总灌溉面积15333.3hm2,而水能蕴藏量更是达到了6820kW。正是由于这种恶劣的气候条件,当地乡村地区近些年来大力开展大棚蔬菜的种植,据库车市大棚蔬菜种植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该地区蔬菜大棚总数为6676座,大棚蔬菜年种植面积达到了6000hm2,为当地村民的增收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

1大棚蔬菜丰产策略

1.1选择优质的大棚种植地

受库车市独特地形地势的影响,在大棚蔬菜种植之前,必须要做好种植地的选择,以此来提高蔬菜的产量。其中可包括种植地土壤的松软度、肥沃度以及透气度等因素[1]。一般来说,大棚蔬菜种植需要选择土壤较厚的种植地,以便于后续翻耕工作的顺利开展,从而节省土地资源,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另外,还需要确保种植地附近具备充足的灌溉水源,或者有利于灌溉设施的建设,保障大棚蔬菜种植过程中水分含量的充足。最后,就是要确保大棚构建完成后内部能够接收到充足的光照,保障种植过程中的光照条件,且土壤的透气性较好,有利于水分及肥料的渗透。

1.2选择优质的大棚蔬菜种子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蔬菜产量,就必须从蔬菜种子着手,选择最优质、最适合的种子进行种植。首先,需要着重关注种子的市场需求以及产量高低,采取以需带供的种子选择模式,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其次,还需要在选择时结合库车市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一些耐干燥、耐冻性较强的品种,比如甜菜等。另外,就是要针对蔬菜种子的发芽率进行调研活动,尽可能选择一些发芽率较高的蔬菜品种,并在种植过程中注意种植间距,提高土壤利用率。最后,就是在满足种植条件的基础上选择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种子,从根源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从而提高蔬菜产量。

1.3做好大棚蔬菜生长过程的管理

在蔬菜种植结束之后,需要做好生长过程中的管理工作。首先要严格把控大棚内的温度,一般来说,在库车市地区进行大棚蔬菜种植,需要维持大棚内冬季气温不低于20℃、夏季气温不高于45℃,从而避免蔬菜因温度过低或过高出现死亡的情况。其次,要保持好大棚内部的湿度,进行科学的灌溉工作,具体可以采取滴灌浇水的方式,不仅能够保障蔬菜所需基本水分,还能够有效节约水资源。另外,如果选择进行有机蔬菜的种植,则需要做好大棚蔬菜的清洁工作,避免化学药剂的使用[2]。最后,就是控制好蔬菜的施肥量以及肥料种类的选择,进一步提高蔬菜产量。

2大棚蔬菜病虫害控制方法

2.1进行科学的蔬菜检疫工作

第一,详细了解库车市地区的病虫害类型以及分布状况,有针对性选择蔬菜品种,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情况;第二,确保不同品种蔬菜之间种植间距的合理性,从而避免蔬菜之间交叉性感染的发生;第三,针对大棚内蔬菜的不同生长周期,合理把控温度与湿度,为蔬菜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降低病虫害发生概率;第四,加大蔬菜大棚清洁力度,防止因污染导致的病虫害;第五,确保大棚内部光照充足,进而达到自然杀菌的目的;第六,借助于合理的追肥或农药喷洒来进行病虫害防治,同时要严格把控追肥以及农药的用法用量,并尽可能选择污染性较低的农药。

2.2借助于嫁接手段增强蔬菜免疫力

目前,我国的蔬菜嫁接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并且借助于这种手段还能够有效提高蔬菜的免疫力,增强抵御病虫害侵袭的能力。通常情况下,采取普通的嫁接方式需要保障蔬菜的苗茎达到1.5倍以上的粗度才能够实现嫁接工作。在这种嫁接方式当中,主要通过对播种期的调整来使蔬菜苗茎实现嫁接所需粗度。一般第一步需要进行砧木去心工作,第二步进行插孔,第三部切削蔬菜苗,最后一步进行插接。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提高蔬菜的免疫能力,但是操作比较复杂,因此需要结合种植地区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是否进行嫁接[3]。

2.3合理利用物理、生物与化学防治手段

首先,可以利用光照等物理防治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即在高温天气下,进行蔬菜大棚的密封,提高大棚内部温度从而达到消杀病虫的作用,另外这种方式还能够对土壤中的细菌衍生起到限制作用。其次,就是利用病虫害的天敌这种生物防治手段来保障大棚蔬菜的产量。比如,在大棚内部释放赤眼蜂等病虫害天敌,起到直接杀死害虫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采取比较成熟的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工作。最后,就是适当的使用化学防治手段,这时需要确保所选化学药剂尽可能对蔬菜本身的危害较小,并控制好药剂使用量。

3大棚蔬菜几种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

3.1茄果与瓜果类灰霉病及其防治

针对这种病害的防治,首先需要把控好大棚内部温度,这是由于灰霉病的主要发病原因就是大棚内部的温度过低。对此,可以提高大棚覆盖膜的质量,并且在大棚中每相隔3m左右设置一个通风窗口,在天气状况良好时可以进行适当通风,但需要注意在夜晚来临之前及时关闭。当冬季来临时,就可以紧闭所有通风窗口,从而收获不错的保温效果,使大棚内部温度始终维持在15℃~30℃。其次,就是要维持好大棚内部光照条件。因为蔬菜大棚的光照往往直接决定了大棚内部温度,一旦保护膜老化,就会导致光线难以照射进来,或者薄膜上水滴、灰尘等杂物过多也会影响阳光的照射。对此,可以适当选用无滴膜来进行蔬菜大棚的覆盖,并且在建设大棚时确保朝向西部有10°左右的偏差,从而更好地维持大棚内部温度。最后,就是保障大棚室内正常的水分,因为当水分过高时,蔬菜也极易发生灰霉病。对此,种植人员可以在每天早晨进行0.5h的放风,因为这个时间大棚内的水分往往比较充足,而0.5h的放风能够有效吹干蔬菜上的露水,从而降低水分。另外,也可以适当采用双膜覆盖的大棚形式,并做好膜下的浇水与放风工作,确保大棚内部水分既能够满足蔬菜基本需求,也不会超出蔬菜所需范围。

3.2黄瓜与西瓜的枯萎病及其防治

当需要种植黄瓜或西瓜这两种作物时,种植人员就需要着重关注枯萎病的发生。对此,首先可以对大棚内部土壤进行高温灭菌。具体来说,就是在大棚内部地面撒下麦秸,而后撒下适量的石灰氮,也可以用生石灰进行代替,但是必须确保撒施的均匀程度,另外还需要进行土壤整翻工作,之后才能够铺膜、浇水。经过这一系列的操作之后,让大棚静置半个月左右,等到夏季来临大棚内部土壤温度往往能够达到50℃以上,可以有效防治枯萎病以及其他依靠土壤传播病害的出现。根据新疆库车市地区的枯萎病防治情况来说,这种防治方式的有效率可达到90%以上。其次,就是上文中我所提到的嫁接方式,对此可以选择适合的品种作为砧木,针对黄瓜与西瓜的幼苗进行嫁接,通过科学的嫁接方式,能够从根源上控制枯萎病的蔓延。最后,就是针对丝瓜病毒的有效防治。对此,可以在丝瓜种植之前,使用0.5%的磷酸三钠将种子进行浸泡,也可以使用0.5%的肥皂水代替,为有效降低种子携带病毒的发生率,要确保浸泡时间达到一天一夜。同时,也可以使用35kg左右的草木灰,在露水还未完全干涸之前喷洒到叶片上,从而降低病毒的活性。除此之外,要严格禁止在大棚中混种黄瓜与甜瓜,因为二者之间会出现严重的病害传播以及线虫虫害传毒的现象。

3.3蔬菜大棚白粉虱及其防治

当蔬菜大棚当中发生了白粉虱这种虫害时,首先,可以进行“无虫苗”的培育,即在育苗工作开始之前对苗房进行全面消毒,具体可以采用敌敌畏或其他有效药剂来消杀残余虫口,从而实现对外来虫源的有效控制。其次,需要对蔬菜大棚内部的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在蔬菜大棚内部以及外部较近的地区内,严禁不合理混种现象的出现。并且尽可能的种植一些十字花科蔬菜,因为这些蔬菜品种都属于白粉虱不侵扰的蔬菜品种,能够从根本上控制虫害发生。当秋冬季节比较寒冷时,结合新疆库车市地区的实际情况,还可以种植芹菜、蒜黄等蔬菜,因为这些品种蔬菜能够不易被白粉虱侵扰,且抵抗寒冬能力较强,成活率能够显著提高。最后,就是可以结合害虫的特征进行防治。因为白粉虱具有较强的黄色趋向,因此种植人员可以在蔬菜大棚内部铺设一些黄色面板,对白粉虱进行诱杀。具体可以利用废旧的木板或者纸板,将其裁剪成为大小适中的长条形状,并全部涂抹成黄色,而后再涂抹一层粘油,从而能够有效诱杀白粉虱,达到绿色无公害的防治效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根本上说,大棚蔬菜的丰产与病虫害防治是不可分割的,二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依托。因此,库车市地区需要借助于丰产种植实现病虫害发生概率的降低,借助于病虫害的合理防治提高蔬菜的产量。

参考文献

[1]赵忠明,许自华.大棚蔬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20,14(35):7-8.

[2]高海燕.北方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及病虫害防治策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20,45(11):116-117.

病虫害控制范文第4篇

森林病虫害每年给我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对病虫害的检测要素必须把握时间、空间和人三大要素。

1.1时间要素把握好监测预报的时间会直接影响到测报的准确性。要按照病虫生长发育特征,在一定时间区域的自然条件下才表现出前兆特征。比如黄脊竹蝗产卵地的调查,最合适的时间区间是9月至次年5月,在每年10月左右去竹林中查找竹下盘受害严重的地段,可发现竹蝗尸骸,可提高调查准确度,时间的把握很重要,不能过早也不能错过。病虫害的测报根据调查的准确度及当地病害的时节规律应及时发出预报,在短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预防造成大面积灾害,所以,适时进行病虫害调查是做好侧报的关键。

1.2空间要素从空间上说病虫的发生与自然环境条件有密切关系,在森林害虫防治中心有一个“虫源地”的概念,即每一个虫害的发生周期都是处在一个小范围的面积域,这些虫害动态的聚集地域是监测预报的重要依据,根据长期调查研究经验,找准“虫源地”然后定期观察,积累虫害的活动发展规律资料,以此作为依据提高测报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1.3人的要素人是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的承载者,测报的准确性完全取决于人的调查测报能力,所以,对森林预报工作者有很高的要求,专业测报人员需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还要对生物生态学有一定的知识面了解,又要有良好的综合气象信息技术的科学运算。森林病虫对大经济环境有着重要的影响,要求测报人员在工作中有高度事业工作感和吃客耐劳的敬业精神,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要尽可能满足观测工作者工作生活中的需求,转变潜在意识,将防灾工作重点转移到预防为主的轨道。

2防治病虫害的重要性

林业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有十几年到上百年不等,漫长的生发发育过程中必然遭到病虫的侵害,近几年,枸杞林业的大面积种植,有害生物也呈现增长,威胁到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的“三北”防护林等重点林业工程实施。海西州的森林面积、树种分布特点据2004年二类资源清查结果显示,全州林业用地面积1004.42×10.00hm2,其中林地41.10×10.00hm2,疏林地54.20×10.00hm2,灌木林地834.05×10.00hm2,未成林地74.07×10.00hm2,森林覆盖率为1.06%,林地的不断开拓使病虫由90年代初的5种增加到15种左右,有外地传入的,有海西一直发生的,造成林木枯死,给社会生态和社会效益造成了影响,森林病虫害监测预报工作至今都是较薄弱的环节,有的地方不能准确地掌握虫情的生长活动周期,虫害初期不能及时发现预报,造成被动防治已晚。由于海西州对这些危害病虫采取了极力控制的有效措施,没有造成大的危害,但潜在威胁也不容忽视。

3加强监测,综合治理

3.13S在森林病虫害预警中的应用我国林业发挥保护,运用“3S”技术即:GIS、RS和GPS的统称,也是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3S技术的日益密切结合,为森林资源的宏观动态研究提供了精确、快速有力的分析手段。遥感技术为森林资源提供多波段的信息源平台,地理信息系统强大的存储空间、管理、分析能力使遥感技术得以充分被利用发挥,同时,信息数据数又为有遥感的分析提供了补充资料,相辅相成。全球定位系统借助遥感资料,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空间分析,最后进行综合集成,可有效对森林病虫进行预测预报、灾情监测和损失估算。使用3S技术建立起来的森林病虫害数据库,实现森林病虫害逐小班数字化动态管理,建立小班虫害预警系统,地理信息技术系统为空间尺度上的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了先进手段,3S技术可不受时间、地域的影响,利用其获取的直接地学编码图像,直接输出包括地形在内的各种专业图件,编制时间大大缩短,精确度也有较高的保证。

3.2加强林木检验检疫,杜绝病虫入侵对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基本原则。国家林业局要求省际间调运林木种子、苗木及其他繁育材料,必须严格执行“检疫要求”制度。森林植物检疫工作中的漏检、逃检很可能使一些危险性病虫随苗木一块调运,导致病虫害疫情的蔓延,威胁到森林资源的安全,检疫要求的内容应根据“森林植物检疫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中的森林植物检疫对象、补充检疫对象和危害生物疫情数据的分布资料等。青海省森防部门把综合性可持续控制措施为防治森林病虫害的治本之策,以营造健康森林为基础,全面加强森林植物检疫工作,省政府《关于加强松材线虫病预防和除治工作的通知》,省林业局、交通厅等部门组织召开10个厅局参加“全身森林植物检疫工作联席会议”做好全面布局,重点检查,有效杜绝了带疫种苗上山,保证了营林的质量。

4结语

病虫害控制范文第5篇

选择绍兴县平原稻区的单季晚稻,种植品种均为粳稻秀水134,采用直播栽培,播种量75kg/hm2,6月8日播种。大田施药:第1次均采用背负式机动弥雾机防治,第2次开始全部采用担架式喷雾机防治。

2调查内容与方法

各次防治前后,考查主要发生病虫残留情况和防治效果;水稻成熟后实割测产,进行防治成本核算与效益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对二化螟与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在第2代二化螟防治后18d考查,组合用药示范区枯心率0.006%,杀虫效果92.6%,保苗效果略优于农户自主防治区,但田间目测无明显差异。在第四(2)代稻纵卷叶螟防治后6d,组合用药示范区卷叶率1.62%,卷叶率比农户自主防治区下降0.93个百分点,校正防效84.8%;在第五(3)代稻纵卷叶螟防治后11d考查,组合用药示范区卷叶率控制在1.98%,卷叶率比农户自主防治区高0.30个百分点,校正防效96.3%;由于农户自主防治区施药前卷叶率基数高于组合用药示范区,故组合用药示范区校正防效优于农户自主防治区,但田间目测防治效果相仿。

3.2对各代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对稻飞虱3个发生代次的考查情况显示,组合用药示酮可湿性粉剂360g/hm2防治,施药后15d虫量控制在65头/百丛,防效44.9%,低于农户自主防治区,主要是农户自主用药区25%吡蚜酮用量比组合用药示范区增加90g/hm2。第六(5)代稻飞虱组合用药示范区用10%哌虫啶悬浮剂450mL/hm2防治稻飞虱,施药后18d防效94.9%,优于农户自主防治区的防效,这可能与农户自主防治区施药时添加甲维•毒死蜱有关(表3)。总体来看,组合用药示范区在运用治前控后的防(兼)治策略和合理安排用药、减少防治次数的情况下,在2012年稻飞虱重发下没有发生枯秆倒伏,仍然有效地控制了危害。

3.3对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从纹枯病稳定期考查结果看,在2012年纹枯病重发的情况下,组合用药示范区比农户自主防治区减少使用杀菌剂2次的情况下,株防效和病指防效分别达86.0%、91.2%,虽然发病率和防效略低于农户自主防治区,但差异不明显,表明只要掌握好适期用药,可以取得较好的控病效果。

3.4防治成本及测产结果

根据各处理防治实况核算,组合用药示范区全程实施大田病虫防治3次,农药用量(折100%纯量,下同)586.2g/hm2,合计防治成本1693.95元/hm2,与农户自主防治区相比:减少防治2次,农药使用量下降70%,防治成本节省36.7%,产量增加231kg/hm2,增产率3.03%,增产效益753元/hm2;节本、增产2项效益合计1733.55元/hm2,同时农药减量,明显减轻了农药的面源污染

4结论与讨论

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在抓好药剂浸种、药剂拌种、化学除草的基础上,根据病虫测报情况,抓好单季晚稻分蘖始盛期至拔节期、孕穗后期、灌浆期这3个阶段主要病虫的混配兼治,是实现病虫害防灾减灾效果的关键技术环节。组合高效低毒农药集成应用,是目前水稻病虫害防治上体现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的重要措施。关键环节与组合用药的高度结合,能够有效控制其主要病虫危害,减少防治频率和农药用量,促进控害增效。

在当地单季晚稻防治时间上,在7月的分蘖始盛期至拔节期,在二化螟发生较重区域应以二化螟防治适期为主,在二化螟轻发区域,应以稻纵卷叶螟防治适期为主,混配兼防纹枯病和稻飞虱;在8月的孕穗后期,应以稻曲病预防适期为主,混配兼治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在9月的灌浆期应以褐飞虱防治适期为主。这3个阶段是防治常规单季晚稻病虫害的关键环节,不能省略,至于其他时期出现突发性情况,宜提倡达标防治。